期刊简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本刊是新中国创办最早的中医药杂志,也是第一批进入中文核心期刊的中国医药类核心期刊,并被多家知名权威检索期刊及数据库确定为固定信息源。本刊立足于弘扬祖国医学文化,执行“双百”方针,坚持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、临床与基础相结合、提高与普及相结合”,立足江西,面向全国,放眼世界,为繁荣和发展我国的中医药事业服务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点击详情 >

主管单位: 江西中医学院

主办单位: 江西中医学院,江西中医药学会

出版部门: 《江西中医药杂志》编辑部

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: ISSN 0411-9584

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: CN 36-1095/R

邮发代号: 44-5

出版周期 月刊

创刊时间 1951

出版地区 江西

出版地区 江西

订购价格 235.00

杂志荣誉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

电子信箱: mlunwen@163.com或mlunwen@126.com

首页>江西中医药杂志
  • 杂志名称:江西中医药杂志
  • 主管单位:江西中医学院
  • 主办单位:江西中医学院,江西中医药学会
  • 国际刊号:0411-9584
  • 国内刊号:36-1095/R
  • 出版周期:月刊
期刊荣誉: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期刊收录:维普收录(中), 国家图书馆馆藏, 知网收录(中), 上海图书馆馆藏, 万方收录(中)
江西中医药杂志2001年第3期文章
  • 洪广槐治疗男性不育经验(附生精汤加味治疗男性不育症200例小结)

    洪广槐主任中医从事临床教学、科研40a,治学严谨,学验俱丰,擅长治疗男科疾病,笔者有幸跟师学习10余年,现将洪老师生精加味汤治疗男子不育症200例小结,以飨同道.......

    作者:吴少敏 刊期: 2001- 03

  • 通利水道法治前列腺增生症临床观察

    治疗组以水蛭10g、急性子10g、益母草20g、冬葵子10g、皂角刺10g、泽兰10g、巴戟天10g、桂枝10g、台乌15g为基本方,水煎,日服1剂,30d为1个疗程.兼湿热者,加川黄柏、川牛膝、鱼腥草、马鞭草;气虚者,加党参、白术、黄芪、山药;肾阴虚者,加制首乌、栀子、女贞子、山茱萸;肾阳虚者,改桂枝为肉桂粉吞服,加淫羊藿、益智仁、菟丝子等;尿闭者,加蝼蛄虫3只,尿通即除.对照组以江苏盐城药厂产......

    作者: 刊期: 2001- 03

  • 通腑化积汤治十二指肠壅积症46例

    全部病例有典型的临床症状,如恶心呕吐,多在饭后出现,或朝食暮吐、暮食朝吐,吐物有胆汁及不消化的宿食,有腹胀、腹痛、痞满、呃逆.嗳气等症状.通腑化积汤组成:姜半夏12g,陈皮12g,枳实12g,厚朴12g,炒山楂12g,炒莱菔子12g,炒桃仁12g,降香2g(冲服),红花10g,香附10g.痰湿者,加薏苡仁15g、苍术12g、砂仁10g;热重者,加黄连10g、黄芩10g;寒胜者,加吴茱萸10g、干姜......

    作者: 刊期: 2001- 03

  • 二丹红藤败酱汤治盆腔炎性包块30例

    组成:丹皮、丹参、赤芍、三棱、莪术、延胡、红藤、败酱草各15g,薏苡仁30g,黄芩8g,川芎6g,甘草10g.上方去甘草,加桃仁、红花、香附各10g为基本方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0例.气滞者,加川楝子、枳壳;痰湿甚者,加半夏、茯苓、陈皮;热毒甚者,加蒲公英、鱼腥草.日1剂,10d为1个疗程,经期暂停用药.30例平均治疗4个疗程,痊愈(腹痛、腰酸或肛门坠胀等消失,妇检及盆腔B超检查提示包块消失)17例,......

    作者: 刊期: 2001- 03

  • 现代中医内科急症临床思维

    我国把世界医学中的现代医学人为地称为西医,把中国的传统医学主要部分称为中医.由西医与中医衍变出国内当前的4种医学实体,即西医、中医、中西结合医与现代中医.内科急症现代中医是指从事内科急症工作的现代中医,内科急症现代中医必须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中医、掌握现代抢救技术的中医、中西结合以中为主的中医.实实在在的中医,首先要求是一个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、有较深的中医理论基础并实实在在的中医绝不是那些不辨证施治的......

    作者: 刊期: 2001- 03

  • 加味当归芍药散治老年性痴呆疗效观察

    老年性痴呆(阿尔茨海默病,AD)是脑细胞退化导致脑组织萎缩,在临床上以认知功能减退(痴呆)为核心症状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.加味当归芍药散(由当归芍药散加党参等)治疗20例,总有效率75%,与双益平片剂(即石杉碱甲,从草药千层塔中分离出的一种生物碱,上海医科大学红旗制药厂生产)治疗l5例,总有效率73.4%比较,P>0.05.方中当归、川芎、赤芍、白芍同用,在养血调肝中兼有活血散瘀之功,茯苓、泽泻、......

    作者: 刊期: 2001- 03

  • “瘀血”与“血瘀”辨

    “瘀”字早出于,日“形销铄而瘀伤”;日“瘀,积血也”;中有血凝泣、恶血、留血、凝血等.总之,历代对血瘀的有关论述名词繁多,其共性可用“静止之血”来表示,总的可以用“瘀血”一词加以概括,其中以血郁、血瘀、血结作为区分瘀血轻重、新久3种不同程度的名称.现代认为血瘀证应包括血液停积、血流不畅或停滞、血液循环障碍的发生、发展及其继发变化的全部病理变化过程,在临床上包括5个方面(见原文).中医对“瘀”有3种......

    作者: 刊期: 2001- 03

  • 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探讨

    血管性痴呆(VD)是发生在脑血管病基础上的以记忆、认知功能缺损为主,或伴有语言、视空间技能及情感或人格障碍的获得性智能的持续性损害.其发病率仅次于阿茨海默病(AD).现代医学认为与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等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有关.中医学对痴呆疾病认识较早,对其描述散见于“善忘”“呆病”“文痴”“癫症”等疾病中,历代医家多以肝郁、思虑不遂、情志所伤为致呆之因,同时强调肾虚髓空、痰......

    作者: 刊期: 2001- 03

  • 解表用药规律探讨

    在大量古今文献的基础上,立足于历代医家对表证治疗用药的临床实际,对解表用药规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,系统分析了辛散透邪与寒凉清热解毒在表证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.认为:(1)对表证的治疗,促使腠理毛窍开泄以使邪有外走外透之机,始终是一个重要原则;(2)解表方中辛散或辛温发散药物的使用,还可防止重用寒凉清热之品郁闭气机或凉遏闭邪之弊;(3)现代研究认为,表证的产生与机体受凉有关,寒凉刺激作用于呼吸道粘膜......

    作者: 刊期: 2001- 03

  • 中药生品与制品不可代用

    中医处方是医师给患者治病用药的书面医嘱,其药物的配伍、剂量比例及生熟品选择等,都是医师根据辨证原则而精心确定的.宋、金时代医学家刘完素说:“方不对证,非方也;剂不蠲疾,非剂也.”足见医师治方严谨入微,用心良苦.但在实际配方中,或因药物不齐,或因未有脚注等原因,时有生熟同付的现象,从而忽视了处方的严肃性和科学性,违背了严格按处方付药的原则,使得难以取得预期疗效.......

    作者:李秀英;郑小吉 刊期: 2001- 03